一、案例來源
《漁歌子》教學案例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3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是廣州市蘿崗區教育科研與發展中心小學語文學科教研員曹利娟參加廣州市“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在廣東省東莞市跟崗學習時執教的一個課例。
二、教學設計簡介
(一)教學思維方式設計
1.知識目標
(1)認識 “塞、箬、笠、蓑”等字,讀準字音,會寫“塞、鷺、笠”。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2.能力目標
(1)通過讀文和想象,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體會詞人的情感。
(2)初步掌握學詞的方法,遷移運用。
3.情意目標
通過朗讀,初步感受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行為方式設計
1.主動 課前收集資料,課中交流,即讓學生在預習時就主動收集關於詞和作者張誌和的相關資料,在上課伊始進行交流匯報;在初讀文本,學習生字詞環節,以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根據以往學習生字的方法,借助插圖或利用形聲字等方法自主學習生字詞。
2.互動 小組內開展合作學習,讀讀詞,說說詞意,不懂的地方作標記,然後匯報交流;在讀懂詞意環節,先讓學生找出這首詞描寫了哪些景物?用“△”標出來,再通過配樂讀,讓學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麽,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描繪詞中景物;在抓住詞眼,感悟情感環節,出示張誌和的生平簡介和哥哥張鬆齡的《和答弟誌和漁父歌》,師生、生生互動朗讀理解詞眼“不須歸”。
3.能動 學生《漁歌子》的學習中,梳理出學法:古詩詞學習的方法:對照注釋,了解詩詞大意;展開想象,感受詩詞意境;查找資料,感悟詩詞情感。讓學生按此三個步驟學習《江雪》,課後再讓學生學習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閱讀張誌和的其他四首《漁歌子》等,讓學生習得詩詞學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