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由一係列的教學事件組成的連續的教學過程,在教學事件中,學生經曆的學習過程包括知識認知過程、能力培養過程和情意養成過程。根據學生心理和學習過程的不同,可以組織開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及促進能動性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活動,通過實施高效能的教學行為方式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一、英語學科的主動、互動、能動的含義
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互動交流和能動學習的教學活動,可以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實踐、自主學習和形成學習能力的過程。
(一)小學英語學科主動的含義
1.廣義的主動觀
主動指不待外力推動而行動,是內在動力的外在的表現(源自《現代漢語詞典》)。這裏所闡述的“主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一般認為,能夠主動組織和利用學習的物質和環境,對學習過程做到自我監控,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的評價,並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進一步改善和強化,即為主動學習的特征。主動學習就是自覺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使自己的學習達到最優化的過程,學生主動性地創造性地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是把握“知識—能力—情意,主動—互動—能動”課堂教學“六要素”的前提,學習的主動有效性越高,學習的過程也就越積極、主動,學生的學習效果、效率也就越好。
2.小學英語學科主動的含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英語教學一級和二級的教學目標特別把“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並提出“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可以看出,英語教學要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培養主動學習的精神,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是深化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