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要素”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第十節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行為方式

字體:16+-

“六要素”教學方式中“主動、互動、能動”是教學行為方式,也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與新課程的理念一脈相承。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六要素”教學方式的“主動、互動、能動”就是與“自主、合作、探究”一一對應的。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如何體現“主動、互動、能動”的教學行為方式,本節從小學語文學科的“主動、互動、能動”的含義和小學語文學科的“主動、互動、能動”行為的設計兩個方麵進行闡述。

一、小學語文學科的主動、互動、能動的含義

“主動、互動、能動”是教學行為方式,更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就要改變我們的教學行為方式。要改變我們的教學行為方式,首先要了解“六要素”教學方式中“主動、互動、能動”教學行為方式的含義。

(一)主動的含義

主動,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是消極被動地學習。它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的理念,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主就是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獨立性……在語文學習的內容、時間、進度上,更多地給予學生自主支配的機會,給學生自主判斷、自主選擇和自主承擔的機會。

在新課改之初,我們對於自主學習的理解還是比較膚淺的。將自主學習看得過於簡單和機械,大部分人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在課堂上多安排學生自學。其實,這是一種片麵的看法,因為自學隻是自主學習的一種最基本的淺層的表現形式。那麽,自主學習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麽呢?就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是否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他們的學習是否變被動為主動。也就是說,凡是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的學習方式、學習手段或學習行為都是自主學習。如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地對課文的理解、事物的認識等進行質疑問難,對同學的發言能主動提出不同的見解,能自主地選擇識字、讀書方法和合作方式,自主利用學習資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