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要素”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第四節 中學政治學科教學行為方式

字體:16+-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確定以後,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改進就成為我們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由於它對教師提出了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方式方麵的新要求,提出了以生為本的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因此是此次課程改革的最困難、最核心的環節。

一、中學政治學科的主動、互動、能動的含義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以下三種主要方式:

1.主動

主動學習是一種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其實質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使學生獲得係統的知識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目標,讓學生通過積極的學習達到自己去聽、去看、去做、去理解、掌握如何獲取知識的方法。“學生的學習取決於他自己做了些什麽,而不是教師做了些什麽。”美國著名的教育家、課程理論專家泰勒的一句話,指出了學生學習的本質。主動學習就是可以把學習變成學生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讓學生體驗到學習中的快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展示學生的個性,引發學生生命的衝動,激活學生創新的能力。

主動學習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不是一個被動吸收、反複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首先,學習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順應)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其次,事物的意義不能獨立於主體而存在,新知識必須經過學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應用,然後納入他的現有的知識結構中生成新的知識結構;建構主義還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隻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教師要營造有效的、平等的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的課堂氛圍,實行協作學習開發學生差異資源,改善課堂教學評價體係,實現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個性的發展和對知識的主動意義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