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要素”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 中學英語學科教學行為方式

字體:16+-

在中學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學行為問題就是弄清楚怎麽教的問題。老師們的教學可采取許多教學行為方式,如讓學生自主學習,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或引導他們探究學習,也就是“六要素”教學中的主動、互動與能動。以下將探討中學英語學科中主動、互動、能動的含義及它們的行為設計。

一、中學英語學科的主動、互動、能動的含義

主動、互動與能動是教學思維變為教學現實必不可少的教學行為。隻有準確理解它們的含義才能使教學行為得以正確實施,否則教學活動就無法有效進行。

1.主動的含義

英語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的理念,也就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不是消極被動地學習。“主動”一詞《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為:“不待外力推動而行動(跟被動相對)”,是內在動力的外在表現。“主動性”是指個體根據一定的目的,在主體意識的積極支配下探索的活動。所謂“主動性學習”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發展。“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也提出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

2.互動的含義

互動概念的使用涉及越來越多的領域,按照《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互動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教學中的互動就是采用互動並依賴於對話,創造有利於學生發展的環境的教學形式,即在教學中,教師、學生、環境之間產生多向或多維交流,不單是形式上的互動,也不單是依賴語言的互動等,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法之一,是“六要素”教學方式中的重要因素。也是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倡的重要教學方式,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均需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教學方式方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