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要素”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第十五節 中小學體育學科教學思維方式

字體:16+-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因此,加強體育教學改革,注重教學思維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凸顯重要,本節就中小學體育學科教學思維方式有關問題展開討論。

一、中小學體育學科的知識、能力、情意的含義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普通高中體育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標準》)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製訂的。《標準》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韌不拔的意誌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麵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作用。根據新課標的內容,將中小學體育學科的知識、能力、情意的含義闡述如下:

(一)體育學科知識的含義

體育學科的知識分布在各個領域,包括體育與健康常識、概念、原理、規律等知識。如:認識和理解體育鍛煉對身體機能發展的影響;了解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知道飲食、鍛煉對控製體重的作用等。

體育學科知識分為以下幾個維度,在運動參與方麵能自覺參與體育鍛煉,應用科學的方法參加體育鍛煉。在運動技能能獲得和應用運動基礎知識,掌握和運用運動技能,具有完全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在身體健康方麵能全麵發展體能,提高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能力,理解營養、環境和生活方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在心理健康方麵培養積極的自我價值感,提高調控情緒的能力,形成堅強的意誌品質,具有預防心理障礙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在社會適應方麵具有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具有積極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