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要素”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第十四節 小學科學學科教學思維方式

字體:16+-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核心課程。它是一門麵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的啟蒙教育課程。科學教育不可能以係列的知識學習與方法訓練為主,隻能根據小學生的經驗,在他們熟悉的周圍生活中選取有關的內容,讓他們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從中學到知識,培養興趣,練習方法,為後續的科學學習打好基礎。

一、小學科學學科的知識、能力、情意的含義

小學科學課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師以科學知識為主線,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好各種相關的情境和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在探索中主動參與學習,親曆過程,自主地、充分地開展活動,並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學會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滲透情意,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

(一)小學科學學科的知識的含義

知識是教學的思維方式,是“六要素”教學方式的重要要素。學習的主要結果就是獲取知識,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教師的“教”是走進課堂傳授知識,學生的“學”是走進課堂習得知識。因此,知識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思考與關注的問題,課堂的教與學就是體現知識傳遞的過程。

我們可以把小學科學課堂中的知識預設為科學知識。廣義的科學知識是指人類經過科學研究而積累的,對客觀世界和人類自身係統的認識。通俗地說,科學知識的得來是有道理的,經過實證證明的,並在科學家不斷地探究之中得到修正、發展和深化。學習科學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發展他們對自然和科學本質的理解,注重對科學概念的解釋與應用,而不是單純的記憶,同時,注重從整體上對科學的認識以及對科學概念和原理的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