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六要素”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第十三節 小學品德學科教學思維方式

字體:16+-

小學品德,實際上包括了“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兩門課程。

“品德與生活”麵向小學1~2年級學生,它從低年級兒童的生活需要出發,其內容涵蓋了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科學教育和社會教育;提倡通過兒童的自主實踐活動,學會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有責任感地生活,有創意地生活。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對兒童個體成長發育的生活內容的基本要求,側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學教育的目標。積極愉快和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是對生活態度的要求,是兒童參與集體生活所應具備的基本態度,側重反映了社會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標。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是兒童進行個體生活和親近自然活動的主要方式,是對生活方式的要求,側重反映了科學教育的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該課程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製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小學品德學科的知識、能力、情意的含義

對小學品德學科的知識、能力、情意的理解,其實就是對小學品德目標理念的理解。所以,對其理解和分析,也是建立在對小學品德課程標準的目標表述的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