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今天教學內容是相交與垂直,我讓孩子完整地說出:“因為線段AB和線段CD相交成直角,所以說線段AB和線段CD互相垂直。”我又如此這般地讓孩子選擇其他的線段進行解說。然而就這麽簡單的一句話,足足在課堂上花費了十五分鍾,仍然有孩子不能流利地表達出來,我真是又急又氣。
當我又請一個孩子來表述時,他問:池老師,那個字母應該怎麽讀?這一問,嚇我一大跳,原來還在讀線段時,他們就已經遇到攔路虎了,不能流利地讀出線段,思維受阻,當然不能流利地說完上述話語。當時我心裏真是慚愧,從來沒有學過英語的他們,對字母是那般陌生,而我卻簡單粗暴地要求他們。當他們還在思量字母的讀法時,我已經在講相交和垂直的關係了,這就讓我想起了黃愛華老師所講的秋遊的啟示。當講第一個概念時,有兩個人不懂,這時有兩個學困生;當講第二個概念時,又有兩人不懂,這時有四個學困生;當講第三個概念時,又有三人不懂,這時有七個學困生。一節課下來,學困生由於他的課前積累不夠,也許老師剛開始講的內容,還有一點點明白,但隨著內容的增加,他就隻能聽天書了。其實不是他不想聽,是真的是聽不懂。
今天的課,也讓我感受到了孩子思維的零碎性,他們不能很好地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每次回答,都像擠牙膏一樣,我問一句,他們擠出兩個字,我再追問一句,他們再擠出兩個字。看來,關於回答問題的方式,應該好好訓練他們了,因為話語的完整其實代表了他們思維的嚴密和完整,這一點,是他們最欠缺的。
原以為很簡單的一句話,卻由於孩子的起點低而費了很多工夫,這就是沒有關注學情的緣故吧。看來,學生才是教學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