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第二次輪到我說課了,校長說構建幾種上課的模型,一個小時備課的時候就用這種模型去套用。想想也挺有道理的,於是新授課、複習課、練習課、實踐操作課,被我們初步列為梳理對象。在嚐試了新授課之後,我主動選擇了二年級下冊的“整理與複習(一)”。
其實對於整理與複習課,一直在心中思索著,有著自己理解的操作模式,特別是上學期對簡便運算的梳理。於是,備課花了不多的時間,20分鍾吧,為大家呈現了一節課。
我的課說完了,大部分老師認為這種提煉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太難了一點。還有老師說,她從來沒這樣上過整理與複習,一般就像教材呈現的一樣,出現一幅主題圖,就根據圖來解決、來回憶過去所學的知識。
這種上法,算是自己的一種嚐試吧。其實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這種形式,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是難了一點。但我也想,第一次講,肯定難,第二次總要好一些吧,第三次就更好了吧。老師不能因為難,就不去讓孩子嚐試。我希望帶給孩子的是一種整理的意識和思路,而不僅僅局限在一到五單元的知識點。對於四個領域,不講概念,不要求孩子掌握,但至少可以通過這樣的分類去感知。
由於自己現在教四年級,有些把握不準二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或許這樣的理解,對他們來說要求太高了吧。我也帶著孩子們去梳理了每個單元的重難點,也希望通過這個整理與複習去查漏補缺,不過好像時間又太不夠用了。有老師也指出我的課堂缺少了練習的時間,這樣的複習課肯定會被扣分的。是啊,這樣的理解好像也有道理哦。
唉,迷茫中啊!究竟該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