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靜心的課堂,果然會收獲精彩。
今天上“**奧運”。數學題目:決賽中,打過7槍後,杜麗比加爾金娜少1.4環,排名第二。下麵是最後3槍兩人射擊的環數。
問:第一名比第二名高了多少環?
大部分孩子嚐試了兩種方法:方法一,把加爾金娜的後三環相加,把杜麗的後三環相加,比較總的環數,得出答案;方法二,把兩人第八次和第八次比,第九次和第九次比,第十次和第十次比,再把每次相比的結果進行綜合比較,殊途同歸。而張鴻祥舉起了手,說他還有不同的方法。他是怎麽做的呢?先用杜麗第十次的10.6減支加爾金娜第九次的10.6,理由是剛好“打平”,再用杜麗第八次的10.8減加爾金娜第八次的10,等於0.8,再用杜麗第九次的10.8減加爾金娜第十次的9.7,等於1.1。如此這般,計算會相當簡便,因為不需要退位,不容易犯錯。孩子們聽了,自發地響起了掌聲。無疑,小張是一個機靈的孩子,他的這個解題策略,讓我想起了田忌賽馬裏的孫臏,他能跳出比賽順序來總體衡量和比較,是否與孫臏的調換馬的出場順序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為了保險起見,方法一和方法二是要求孩子們必須掌握的,如果我隻和孩子探索了方法一和方法二,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不是就扼殺了新時代的“孫臏”呢?對於像小張這樣的同學,我要像保護火種一樣地保護好他,並期望其以燎原之勢在四(1)班“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