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讓青春的歲月留痕:一位小學教師的成長手記

我心所向——讀《五(2)班的語文故事》和《教六年級的日子》

字體:16+-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從《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到《我們二年級啦》,從《書聲琅琅的三年級》到《破繭而出的四年級》,以及期間的《給我一個班就心滿意足》,這個國慶,我終於找到了《五(2)班的語文故事》和《教六年級的日子》。

滿滿的七本書,讓薛老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豐滿起來。就如徐冬梅老師所說:她是有“文字般若”的,有光輝、有穿透力,你讀她的文字會被點燃、被喚醒,明白真正的語言之美。在教育文字中,好看好讀的文字實在不多,她的幾本書廣為流傳,並不是商業推廣的成功,而是文字本身的力量。

是的,我從羅師傅饋贈的《破繭而出的四年級》開始結緣,再借閱於張主任的《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和《我們二年級啦》。張主任也是一個渴望閱讀的人,於是,在這個一年級的時候,她向大家強烈推薦了《心平氣和的一年級》,後來,同事們的書架上也多了這本書。再後來,學校的圖書室也購回了這一係列的書,當在圖書室裏看到新買來的這批書時,忘不了內心的激動和興奮,就如找到知音般狂喜。而且,《五(2)班的語文故事》是從搭檔馮老師那裏借到的,她知道薛瑞萍,她了解新教育,她讓班上的孩子都買了《日有所誦》。有知音的感覺,真好!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六年的輪回,成就了國內第一部完整的班級教學手記。從薛老師的字裏行間裏,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準確地說是她投射在我身上的影子。然而,我卻並不是要做薛瑞萍第二。在她的六本書裏,有兒童閱讀推廣人這一神聖的角色;於我,則是單純地記錄屬於自己的喜怒哀樂。

單純地記錄下孩子們成長的足跡。努力地從教材的每一課開始反思,希望為數學教材解讀,留下濃墨重彩的足跡。所以,才感謝執教一年級的選擇,讓自己能真正地“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