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讓青春的歲月留痕:一位小學教師的成長手記

一發不可收拾——《審視課堂——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化》

字體:16+-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在成都的磨子橋空軍禮堂內,首次聆聽了張齊華老師的數學課“平均數”,他的課堂讓人賞心悅目。從此數學王子的美譽,就烙在了我心中。

今天孩子們考試,我雖然不用監考,但是語文老師不在,所以我必須到學校去留守,其實也沒什麽事,隻需要在中午守著學生放學而已,非常輕鬆。思量再三,摒棄了外在的**,一天都“孤獨”地在學校裏度過了,準確地說是在和數學王子的“對話”中度過了。老銀說:勤奮的人,注定都走得比較孤獨;林也曾說:走得遠的人往往走得比較寂寞。我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隻是感覺走得並不是那麽寂寞,也許身邊沒有物質繁華的縈繞,但至少精神是富足的,有書為伴,那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似乎也並不孤獨。我用一天的時間看完了《審視課堂——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化》,並且也獲得了兩本更好的圖書信息。

腦海裏似乎還回**著吳正憲老師的課堂風采,精神又再次接受了張齊華老師的文化洗禮。感覺,吳老師正是以女性獨有的母愛光輝來構建自己的課堂,對孩子那份深深的情,融於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表情、每一個手勢中。濃濃的情、深深的愛,是吳老師的課堂特色,情深深意濃濃,讓我發自內心地喜愛。而張老師更是以男性獨有的理性思考來探索自己的課堂,對數學本質的不斷求索,貫穿在課堂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練習、每一句評語、每一個開頭、每一個結尾,意蘊深長、言簡意賅、久久回味,於平淡中挖掘出內涵,於細節處彰顯成功,是張老師的課堂特色。

由內向外的一次華麗轉向,從美輪美奐的“圓的認識”到堅決不出現任何聲音、不出現任何畫麵、不出現抒情與感懷語言的本質課堂,圓本身的最光滑、最勻稱、最飽滿被挖掘到了極致,也被運用運了極致。“交換律”“平均數”“認識整萬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分數的意義”……太多的課堂成為經典,也就成就了數學王子的稱號。書中有很多張老師的嚐試、思考,更有張老師的精神,值得自己借鑒學習。但更讓我受益是還是書上的評課。都說張老師的課已經很經典了,然而那些特級教師們依然能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倒不是說他們吹毛求疵,而是佩服他們思考的力度和深度。也更進一步明白了什麽是“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正如張老師說的:絕非重複別人,更不重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