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學校特色建設的相關實踐和研究為我國普通高中特色建設的實踐和理論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一)樹立學生發展為本的建設理念
學生的發展是學校特色建設的根本宗旨和落腳點。國外的實踐和研究無不表明,學校特色發展的初衷和目的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比如,從學科入手建設學校特色,從學生成績入手考察建設效果。這些實踐和研究指向的都是與學生的學習密切相關和直接聯係的關鍵要素。這不僅僅是一種政策的邏輯,更是一種教育的邏輯。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正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要求學校教育要有多樣化的存在,要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要。所以,學校特色建設絕不是為了“特色”而建設,而是為了“學生”而建設,為了實現學生基於個體發展水平和需要的個性化發展。換言之,特色建設的終極追求是促進學生的個性、多元發展。無論是在政策層麵,還是在實踐層麵,這都是高中特色建設必須堅守的基本理念。
(二)構建支持性的政策係統
學校特色建設是一項係統工程,需要長時間的探索和發展,無法一蹴而就。國外的實踐和研究表明,政府在學校特色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政策引領和推動的作用,而政策的實施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影響,甚至產生的新的問題。比如,對英國特色學校計劃的研究就指出了該計劃潛在的負麵效應。因此,要促進高中特色發展,就要全盤考慮,構建起支持性的政策係統,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這其實是圍繞高中特色建設進行的一種政策上的係統思考和頂層設計。政策製定者一方麵要明確高中特色建設的政策邊界,樹立清晰的目標和標準,避免因政策模糊帶來的理念偏差和實踐失誤;另一方麵要考慮可能影響高中特色建設的各種相關因素,不斷調整、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如人事管理政策、評價政策、招生政策等),讓它們形成合力,而非此消彼長,並注意對薄弱學校的政策傾斜,避免將特色建設異化成了生源大戰、資源大戰,以及這種競爭可能帶來的新的不平等、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