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向新師德

五、結語

字體:16+-

本研究從教師媒體道德形象的兩極性:神聖化與妖魔化兩個角度,大體勾勒了教師在當前媒體環境中的真實遭遇。通過分析,筆者認為,媒體對教師看似對立的道德形象的呈現背後,都隱含了對教師作為一個現實人的生活豐富性的遺忘。過於神聖的教師道德形象,使教師背負了道德的重擔,窄化了教師的精神生活世界,既不利於推廣和學習,也不利於師德楷模自身的發展和進步。而妖魔化了的教師媒體道德形象,則進一步惡化了教師道德發展的社會輿論空間,動搖了師德榜樣的正當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帶來了教師身份認同的焦慮,降低了教師的道德自律。這種現象之所以能夠產生,與媒體權力的重新分化以及媒體文化的娛樂化傾向密不可分。實際上,這是當前消費社會的資本運作邏輯對教師道德形象的商品化處理,其根本目的是通過吸引觀眾的眼球而達到媒體商業廣告利潤的不斷增加。

隨著媒體的不斷發展,其在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功能越來越大,我們已經很難想象沒有大眾傳媒的現代生活會呈現出怎樣的景觀。在很大程度上,媒體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和日常判斷。我們對於某一事實的認知渠道依賴媒體所報道的方式和呈現的內容,而我們對這一事實的價值判斷,則受製於媒體中的種種所謂專家、權威的論調的左右。在師德問題上,我們似乎也習慣了媒體為我們所呈現的教師道德形象,逐漸失去了對這一問題自主反思的意識和能力。實際上,通過前文對教師媒體道德形象的解讀,我們不難發現,媒體中的師德形象並非完全等同於現實。不管是神聖化的教師道德形象還是妖魔化的教師道德形象,都忽視了教師作為人的真實形象。它們對教師道德形象的呈現,或片麵,或歪曲,其實質都是對人的豐富性人生的背離。妖魔化的教師固然是對教師的不尊重和醜化,而神聖化的教師又何嚐不是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對教師進行道德的控製呢?我們的主流媒體在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形象,不斷塑造出帶有極度悲壯色彩的教師道德形象。教師在媒體中的道德形象由於過濾掉了人的豐富性而顯得幹癟、無趣,遠離廣大教師的真實生活。殊不知,這實際上等於把教師綁上了道德的“戰車”,成了某種觀念、原則的奴仆。這種外在於人的道德要求,很難讓廣大教師心悅誠服地接受。因此,為保證這種高尚師德得以全麵推行,行政力量的幹預與推動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就造成了師德學習中的運動式動員。教師往往在各種文件要求下,把對師德楷模的學習當成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而缺乏真實情感的參與。這不僅對提高廣大教師的師德幫助不大,在客觀上也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現實生活中,一些教師為應付這種形式化的師德學習,上網或通過其他渠道抄襲各種學習心得體會。這不僅無助於教師師德水平的提高,更會敗壞教師的品性。更為嚴重的是,在媒體中,教師或全身心地奉獻於教育事業,或演變為娛樂公眾的小醜或茶餘飯後的無聊談資。在這樣的媒體運作邏輯中,媒體遺忘了教師作為人的基本價值,使教師淪為了工具。這在客觀上扼殺了教師人性發展的全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