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媒體文化中,教師道德形象所遭遇的種種不公正對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生活及其道德的健康發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思路應該是堅持“內外兼修”:一方麵是提高媒體自身的專業素養和道德自律,為教師的道德成長提供一個健康的輿論空間和價值導向;另一方麵,則應該增強教師的媒介素養,提高他們對於媒介文化所塑造的教師道德形象的批判和反思能力。
(一)媒介環境建設與教師道德發展
教師道德的健康發展,需要一個客觀、真實、具有人性關懷的社會輿論空間的支持。這種社會輿論空間的形成,往往有賴於媒體的宣傳和引導。因此,加強教師道德成長的媒介環境建設,便是當前師德建設的題中之意。媒介環境建設應針對不同的媒體類型采取不同的改進策略。對於教師道德發展而言,應主要關注兩種類型的媒體:一種是以所有社會問題、社會現象作為報道對象的一般大眾傳媒,另一種則是以教育現象為主要呈現內容的教育媒體。前者在師德建設問題上應加強教師專業組織的權力監督,而後者除了必要的外在監督外,還應強化自身的專業素養。
第一,建立教師專業組織的新聞監督機製,改善教師道德發展的外在媒介環境。新聞自由作為媒體的生命線,其宗旨在於保證其作為獨立於司法、行政和立法權力之外的輿論監督職責。這種社會職責的發揮,必須建立在媒體負責、客觀、真實報道的基礎之上。一旦這種自由僭越了事實的真相而走向隨意的誇張、捏造,便會造成媒體社會責任的喪失,從而最終導致對當事人的傷害和對社會正義的背離。因此,媒體的新聞自由是有限度的。這種限度可以高度概括為“以事實為依據”。這種限度的存在表明了新聞監督與管理的必要性。事實上,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都沒有絕對的新聞自由。問題的關鍵則在於如何在新聞監督與管理和新聞自由之間保持必要的平衡。對於教師道德建設而言,這種新聞監督與管理則顯得尤為必要。這主要是因為,以教書育人為主要職責的教師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道德的維係意義重大。媒體對教師群體的報道,必須嚴格恪守“以事實為依據”的準則,任何對教師群體形象的誇張、歪曲、醜化呈現,不僅會惡化教師的生存環境,給教師本人的道德成長帶來壓力,而且更會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和社會公眾對教育的態度。因此,在媒體對教師問題的報道上,我們除了希望媒體自身道德自律外,還應從外部建立起必要的監督機製,防止其由於種種原因(如片麵追求眼球經濟,缺乏專業判斷等)而對教師問題的不真實報道。這種監督機製的建立,除了依靠國家相關的法律條文外,還必須依靠教師專業組織的力量。教師專業組織應有權對媒體在事關教師問題的處理上進行必要的專業審查和監督。這種審查和監督應貫穿於整個過程。具體而言,未經教師專業組織審查與核實的教師新聞報道,不應呈現在社會公眾麵前。對於在報道過程中的失實現象,教師專業組織有權要求媒體及時糾正與澄清。當然,教師專業組織的權力並非單向的。媒體有權對於教師專業組織的權力監督提出合理的質疑。對於教師專業組織與媒體之間的不一致意見,應允許雙方進行必要的辯論,但最終的意見必須是建立在充分的事實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