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向新師德

三、師德評價元研究對師德評價的指導意義

字體:16+-

(一)話語權的相互結合——師德評價話語權的調整

話語權的調整涉及話語比例的不同分布。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師德評價的話語比例中,製度話語和數學話語的比例過大,而個人話語和哲學話語的比例卻較小。個人話語的不足,使現實中有思想有靈魂的教師個體處於可有可無的狀態。師德評價忽略了其評價對象的存在,被評價者沒有相應的話語權,就不能稱之為獨立的個體,也就談不上互動以及對其他評價因素的把握。哲學話語的不足,使師德評價的邏輯性受到質疑,進而也會影響其科學性。因此很有必要加大個人話語和哲學話語的比例,實現各種話語之間的相互結合。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比例的調整麵臨著較大的困難。要實現這種調整,必須考慮以下因素。

1.重新審視製度話語的霸權

製度話語與社會意識形態直接相關。長期以來,教育的性質一直受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與決定。“政治、經濟製度決定教育”已經成為一條教育規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方向,一切都向社會意識形態看齊。教育的工具性氣息濃重,社會本位論占據上風。在這種情況下,師德評價處於弱勢地位,也在向社會意識形態看齊,師德崇高與否,也是以社會價值為取向,個人價值難以得到體現。有時候師德的崇高甚至以病態的方式得以體現。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宣傳某些教師身處逆境,身心遭受極大磨難仍堅持教育教學崗位的範例。這些教師固然值得尊敬,但這些範例卻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師德評價的社會意識形態取向:隻能以社會利益為重,如果稍有考慮自身的利益,便不是模範教師[1]。此外,我國傳統的官本位思想至今仍根深蒂固,教育行政部門成為社會意識形態的當然代表,並從部門利益出發對師德做出規定,教師個人的利益自然也被忽視了。雖然在理論上,師德評價中的個人話語權已經被意識到,但在實際中仍不斷處於失語狀態。要擴大師德評價中個人話語權的比例,需要教師主體地位的確立和專業地位的提升,然而我國當前教師專業化的程度還不足,所要走的道路還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