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向新師德

二、師德規範及其域限

字體:16+-

製約、規範人們言行的準則無非兩種:道德和法律。法的力量隻能是防止過多的惡,而德的作用在於推行積極的善。善的推行和惡的防止自古以來都有完備的成套文化體係和組織係統,前者依靠的是民族文化和國家的宣傳係統,後者主要依靠國家的監督與執法係統。但長期以來,最能有效實現道德的“善”的方式卻是通過懲罰和抵製人類的“惡”來完成的。具體來說,法律、輿論和傳統力量的約束以及良心的譴責是最為常見的方式,其中也包括規範。因此,我們常見的規範,如師德規範多以“禁止”“不能”“必須”等抵製教師不良行為的表達形式來呈現。事實上,師德規範與師德這種手段與目的的關係正是道德與道德規範某些性質在教師職業中的反映。因此,對師德規範的本質認識首先應從認識道德與道德規範這一對關係入手。

1.道德與道德規範

此處探討的規範主要是有關道德的規範,因此對於這類規範的認識完全取決於“道德”的幾種屬性。第一,道德的抽象性與道德規範的具體性。道德的本質是抽象的,在對其本質的把握上依然要依靠其他概念的補充。但其他概念的補充並不能完全表征道德的本質,隻能說明道德的內容。道德的本質是每個個體在與人交往中言行舉止所表現的理想品質。但個體何種言行舉止是道德的,則需要道德內容的說明與規定。因此,在對“道德是什麽?”的回答上,必須包括本質和內容兩個方麵。目前,對道德比較普遍的解釋之一是“有關……的規範和準則的總和”,盡管缺失了有關道德本質的表征,但依然是對道德抽象性的具體說明。可以看出,道德是需要“有關……規範”的具體內容來豐富的,而道德規範是說明和豐富道德內容的最為重要的概念之一。第二,道德的目的性與道德規範的工具性。人性的本質在於對生命意義的精神性企求,道德、道德生活及道德教育有多方麵的功能,但其本質或本質功能卻隻有一個,那就是對於人的生活意義的求索和生存質量的提升[1]。道德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性和目的性需求。活著的人所不斷求索和提升的道德,盡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內容,譬如,在中國文化中,最高的道德偶像是“聖賢之人”、“至善之人”;而在以“真美”為善的西方,追求真理的人被譽為有德之人。但無論哪種文化背景,道德的指向都是絕對完美的。這種絕對完美吸引人類不斷地向其靠攏。由此可見,道德是指標,是方向,是目的,而達成某種目標需要某種可以實際操作的手段和工具,與道德相聯係的規範就是邁向理想道德的手段和工具,是可以操作的手段與工具。有關道德的規範就是幫助道德主體具備道德品質,過一種道德生活的工具和手段。第三,道德的層次性與道德規範的層次性。“至善”“至美”的理想道德是人人都向往卻永遠無法達到的,但並不能因此就武斷地認為人人都是不道德的。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道德具有層次性,是否具備最高層次的道德並不是判斷一個人是否道德的必要條件,而底線道德的缺失才是判斷一個人不道德的充要條件。事實上,理想道德與底線道德是道德發展中的兩極,一般來說,具有理想道德的人寥寥無幾,底線道德的觸犯者與其擁有者相比同樣也是屈指可數。理想道德的主要表現是許多完美的道德理念,其主要通過宣傳、引導等形式發揮作用。底線道德的主要表現是各種法律條文,其作用通過禁止、懲罰等約束力量實現。與理想道德和底線道德相比,我們多數的道德實踐都是需要一般的道德品質來參與的。也就是說,一般道德是我們道德實踐的主要內容。因此,道德的層次性決定了作為其手段的規範也具有不同的層次。與道德的層次性相對,有學者指出,道德規範從內容和功用上分別也有三個層次:道德理想、道德原則和道德規則,道德理想主要發揮激勵作用,道德原則發揮引導作用,而道德規則發揮的主要是約束作用。理想道德和底線道德,由於社會宣傳和國家法律發展比較早,已成熟的文化和成體係的機構、組織比較有力地保障了其基本功能的實現。與之相比,旨在實現一般道德的規範,其執行途徑卻並不健全。長久以來,一般道德的實現也主要讓位於社會輿論的傳播與傳統力量的約束。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輿論不僅約束人的一般道德,同時也影響一個時代的理想道德,更重要的是監督底線道德。同時,一般道德也有了新的實現形式,即各行各業的職業規範以及各個生活空間的行為規則。隨著職業規範和行為規則的不斷完善,它們日益成為一般道德的主要實現形式。第四,道德的自律性與道德規範的他律性。道德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高目的,人之所以具有人格、尊嚴,都在於人有道德。與此同時,道德的實現不僅基於人有天生向善的可能,更依靠人的自覺、自律以及自省。所以,道德無論從其本質或實現途徑來說,都具有明顯的自律性。離開了道德主體的自律,一切旨在追求一種道德生活的努力都是徒勞。另一方麵,人的道德發展一般又要經曆無律、他律和自律三個階段性。隻有當人在理性的幫助下接受道德規範,發展到具有“義務心”、“責任感”和“善良意誌”之後才能成為一個道德的人。因此,旨在追求一種道德生活的規範,主要發揮他律作用。道德代替不了道德規範的他律作用,而道德規範同樣也無法複製道德的自律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