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近民辦教育探索者的精神世界

方誌良[1]

字體:16+-

【代印象】 為實踐者的孜孜研究叫好!

賀春蘭

我是一個有文字潔癖的完美主義者,對出版物這類東西尤為在意。因為大家的書櫥有限,而信息又太多。但麵對方誌良先生寫序的誠意我還是欣然應允了。原因有三。

其一,責任感培養問題需要關注,更需要求解。

當前職場中和青少年人群中責任感缺失問題已經引起上上下下的關注,但僅僅關注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以解析式的思維研究如何讓美好的責任期待變成現實中讓年輕人心悅誠服、自主自願的行動和團隊有效的解決方案。

方誌良先生根據幾十年的職場和企業管理生涯的體驗和研究,對責任係統進行了科學的描述、藝術的表達,甚至創作出了這套體係化、學科化的責任動力學專著,從而讓責任意識的養成和責任感的培養變得可以觸摸。我認為是對責任感養成問題的部分求解,或者至少可以說,是探索的開始,這個方向我認為極有意義,因而願意支持。

其二,感動於方誌良先生的癡迷和他的內外團隊包括部分受眾眼中釋放的光芒。

作為一個企業人,方誌良先生癡迷投入於他的責任動力學的研究。自幾年前我見到他至今,他矢誌不渝,甚至開口便要提及他的4R4P。我從一開始對他的質疑到被他感動。以我的見識,我知道這個社會上能夠癡迷於一件事情,孜孜以求、全情投入,同時也帶動身邊人一起探索和創造的人不多。我有機會和方先生的合作者、團隊還有他理念的受益者不止一次的座談,我發現他們同樣癡迷於方先生的理論。來自一個保險公司的30出頭的年輕媽媽告訴我說:“學了他的理論確實受益了,因為搞清楚了什麽是責任和義務的邊界。婆婆在自己身邊給自己帶孩子,自己曾經一度遷怒於婆婆帶的不好,聽了方老師的責任動力學理論搞明白了一點:帶孫子對婆婆來說,是義務,是對自己的幫助,不是她的責任。認識到這一點,帶著感恩之心看待婆婆的幫助,生活中的溝通便也更順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