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責任動力學”提出者方誌良
賀春蘭
教育在線:我非常好奇是什麽樣的東西或者說機緣讓你對這個(責任動力學)東西有興趣,開始致力於研究它?而且花了這麽多工夫。
方誌良:這個問題問到了責任動力學(4R4P)研究與發展的前世今生。我研究“責任”的興趣,來自初入職場後的挫折沮喪的反思:“怎麽做才算是負責任?” 1995與1996年之間,我剛離開學校不久,進入職場應聘了一家電器公司做銷售,並被派往北京工作。
剛到北京不久後,我發現新單位工作氛圍與管理都太懶散,(在這之前我還曾經在一家日資企業搞生產管理,管理比較規範。)新老同事之間相處得也不太好,老同事總是差遣新同事幹活,尤其是公司領導帶頭和下屬玩牌賭博,這個風氣更是讓我感覺沮喪和失落。
那時候,作為新人我雖然很努力,但因為與上司以及喜歡打牌的老同事不合拍,也不懂得靈活伺候一些老同事的差遣,比如,端茶、倒水,掃地、洗碗、倒垃圾等,有時甚至在表情上抗拒。這樣的後果是,更加被老同事輕視或在上級領導麵前被抹黑。
那時候,自己感覺特別孤獨與無助,心力交瘁,感到前途茫茫。但就在那之後的一天傍晚,一個老業務員幾句話徹底改變了我的職場之路,也打開了我畢生研究與探索“責任理論”之門。
其實,那天他並沒有說什麽高深之道,他說:“既來之則安之,我看方誌良你這個人工作那麽努力,又挺有能力,你一定能夠留下來,做得比那些老人更好。”
他言外之意也是希望我能夠適當委屈一下自己,討好一下那幾個老同事,因為隻有這樣才不會被他們刁難,當然也就有留下來的希望。
那個晚上,我陷入了沉思:為什麽我會努力做事,卻不願意給他人端茶倒水?難道我主動幫助老同事做一些不情願的事情就一定是“軟柿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