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近民辦教育探索者的精神世界

胡正[1]

字體:16+-

【印象】 胡正:執著反哺

張惠娟

下鄉知青、文學青年、電影放映員、民辦校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理事、杭州民盟盟員……這一連串的稱謂串起來,就編製成了胡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

采訪胡正,是在一次專修學院發展會議的會場。記者如約到時,他已坐在那裏看資料。他個子不高,穿一件灰藍色休閑夾克,親切和藹,樸素低調,宛如鄰家大叔。

胡正是一個特別感恩的人。當年的下鄉插隊生活讓他對農民有著天然的深厚感情。現在,每年春節他都要回到當年下鄉的農村看望90多歲的房東大娘。采訪中,“我就是這些‘80後’‘90後’新農民工的叔叔、大伯”這樣的話他重複了好幾次。也正是懷著這種反哺的情懷,他多年來為新一代農民工在城市中的發展和未來而思考。

作為浙江三聯專修學院的領軍人,他話語間流露出巨大的責任感。“辦學校和生產品牌產品是一樣的。紮紮實實做教育賺不了太多錢,這跟生產品牌產品一樣,要創品牌,就要注重產品的品質,成本就不會低。偷工減料的利潤是高了,可牌子也砸了。”

強烈的社會情懷和執著的探索精神讓他大半生的時間致力於中國民辦教育,也讓他在其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還通過在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和浙江省民辦教育協會擔任的一些職務,以及通過浙江民盟的渠道,寫文章、提建議等方式關注專修學院和培訓教育的發展,關注社會文化的發展。

隨著談話的深入,他骨子裏文學青年的書卷氣和理想主義情懷不自覺地淡淡彌散。他聲調不高,但語言流暢,說到盡興處會著重強調。“當電影放映員時,我還將電影內容編成順口溜給百姓宣傳……”

“一直以來,為了學校的發展,我經常把事業放第一位;然後是學生、教職工;最後才到家庭,妻子為我分擔付出了很多,今後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多陪家人。”如今,退休後的胡正,除了工作之外,對自己的業餘生活有了一個全新的規劃。他在位於杭州西郊西溪濕地旁的房子附近開了一塊菜地,閑暇時種植絲瓜、黃瓜、茄子、豆角,體驗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樂趣。天性喜歡閱讀、寫作的他過去因忙於工作無暇顧及,退休後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做這些事,他將自己從事民辦教育30年來的苦辣酸甜,陸續記錄在一部叫作《民辦校長》的長篇紀實小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