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胡正
張惠娟
最近,各地方兩會陸續結束,農民工及其培訓問題多次被代表、委員們提及。而在農民工培訓領域有這樣一個人,他受使命感驅使,關注新一代農民工在城市中的發展,3年來,他帶領團隊對2萬多名農民工進行了技能培訓,讓他們在城市中掌握一技之長。他就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涉足民辦教育的辦學者、浙江三聯專修學院董事長胡正。
學習改變命運:3年培訓2萬多名農民工
20世紀90年代,歌手李春波一首描述知青文化的《小芳》紅遍大江南北。而浙江三聯學院(以下簡稱三聯)董事長胡正正是歌中描寫的下鄉知青中的一員,那段插隊的經曆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胡正說,“農民兄弟給了我土地一樣深厚的情感,但我為他們做過什麽,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麽。現在,他們的孩子進城打工,我有責任幫他們一把,一直感覺我就是他們的叔叔、大伯。”
教育在線:近年來,三聯在農民工培訓方麵做得很有成效。你覺得和老一代農民工相比,這些“80後”“90後”學員有什麽特點?
胡正:“80後”和“90後”屬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和“70前”的老一代農民工最大的區別是:老一代農民工到城裏打工是暫時的,遲早還要回到農村老家。但新生代農民工不一樣,他們的文化程度比老一輩高,願意接受都市現代化的新生事物,戶口雖然在農村,但很少幹過農活。他們懷揣夢想來到大城市,希望有一天能在城市紮根。但他們怎樣努力才能快速成長起來?要怎樣奮鬥才能在未來融入城市,成為城市的一員?對於這些問題,他們大多數心裏還是茫然的。
教育在線:你為什麽對農民工培訓這麽執著?每次開班都親自演講。
胡正:我曾是一名下鄉知青,16歲去農村插隊,24歲才回城。8年的農村生活,讓我學會了拔秧、插秧、割稻、挑糞、養豬這些農活。並且,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農村的那些伯伯、嬸嬸幫助了我,這種深厚的感情滲透在我血液裏。所以,一直以來,“農民”這兩個字在我內心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學習改變命運。我要盡可能為他們創造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從心裏認識到學習技能的重要性,讓他們有機會在城市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