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近範梅南

一、教學情調[1]

字體:16+-

音樂的調子總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情感反應,有溫婉的,有鏗鏘有力的,有憂鬱的,有明朗的,我們的情感也會隨著音調跌宕起伏。人們說話的語氣和腔調也會讓我們感到親切或厭煩。我們一般討厭那些總是唱高調的人,做人還是低調一些好。聲音不僅生情,而且引出哲理的思考。繪畫顏色的明暗也會牽動我們敏感的神經,使我們的意識發生微妙的變化。無論音、詩還是畫都會營造一種氛圍,形成一種風格,蘊含著一種情調。它們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形成或短暫或持久的心境。有活力的人才有情調,有活力但並不魯莽,他有著伸縮有度的彈性。你們看這樣一個英語單詞tone竟可以匯成意象的海洋,任人暢遊。那麽,知識的學習、傳授與教學是不是也需要這想象中的遼闊呢?是的,我們需要“以情融理”。沒有情調,一切都會變得單調、死板和沉悶。“機智”也無處施展。

機智(tact)就是單詞contact的詞根。Contact的中文之意是親密接觸,是真正的相遇。機智引發了真正的相遇。機智需要敏感、細膩的觸覺能力,還要有精微的鑒賞力和美感。機智仿佛《易經》中的一個意象“火包蘊在水中”。機智或情調使知識性教學靈活起來、生動起來。未經潤澤的“教學”隻是知識性結構而已,是死的東西,外在的東西,它可以客觀地在那兒,而隻有有了情調,人的機智才可能運化無窮。智慧的人生由愛來引導(英語“哲學”一詞:philosophy, philia是愛,sophia是智慧),有深情者才可能變得智慧。

哲學家施萊爾馬赫對機智的行動也有過一些討論。他用tone(情調)這個概念來描述人類互動中讓人能夠敏感地、靈活地與他人交往的特殊品質。也就是說“機智”等同於“情調”。在當今現實生活中,我們仍然這樣談論富有機智的人,說他能“彈奏一個好調”(strike a good tone),創造一個溫暖的社會氣氛。當我們走進不同的學校和教室,我們會發現缺乏或存在這樣的調子或氣氛。這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怎樣交談的問題。一個“好的調子”的構成要超出言語語調或說話的語氣。好的調子需要這樣的交流形式,如一個“滿含深意”的眨眼或話語,一個眼神或手勢,一個微笑或沉默,一個動作或在場等。“調子”的概念也可以指音樂。機智的概念最初也來自音樂。在音樂方麵,takt是德語,指“節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