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質量。受我國傳統管理理念和整體教育環境的影響,部分中小學校長缺少對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的認知,管理主義意識較濃,這些因素影響了辦學質量、辦學水平的提高。
(一)缺乏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
在中小學,一些管理者並非教育專業出身,受其知識背景的影響,對教育的理解比較片麵,對教育教學規律,對人的發展規律了解不夠深入,從而在教育目的、教育內容的認知方麵容易產生偏差。學校的管理應該順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出現偏差,就難以保證學校管理方式的適切性和正確性。加之,學校行政工作的壓力繁重,學校經常準備迎接教育行政部門的各種監督和檢查,學校管理者很少有時間去學習和思考教育和管理的知識。隨著知識大爆炸時代的到來,管理理念也隨之快速變化,這對身負煩雜校務的管理者們而言是很大的挑戰。同時,由於缺乏對管理理念的深度研究,容易產生誤讀,這也影響著學校的管理行為。例如,許多管理者沒有看到民主的主要內容是尊重教師、給予教師自由,誤以為讓教師參與學校的管理活動就是民主,不在意教師對參與管理的看法,隻是一味地給教師分配與學校管理相關的實務,關注的是過程和形式,使民主的內容落空。僅是給予責任和義務,卻不把相應的權力下放,最終的審核和決定權仍然集中在自己手中,造成教師的任務繁重,更無心參與學校管理。
(二)管理主義中心意識
由於受我國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官本位”思想、等級觀念根深蒂固,一些中小學校長過度強調學校管理的權威性和等級性,強調用管理的手段提高質量、提高效益,把學校內部所產生的問題歸因於管理的不當,對管理的過分依賴,把管理看作解決學校內部各種問題的唯一手段。這樣的管理主義意識將“人本思想”置之一邊,把“管理”放在了中心地位。對教師的價值引導,對教學活動的策劃,對教育問題的研究和探討,缺乏耐心細致的柔性關懷。在遇到學校內部管理問題之時,首先想到的是怎樣規範、怎樣管得嚴格、怎樣用管理解決問題,而忽視了問題的根源,學校自然會失去自己的特征和應有的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