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容易寫也是最難寫的字就是“人”。要學寫“人”字,一撇一捺,易;要學會做“人”,難;要做一個有文化品位的“人”,更難。人是學校管理諸多要素中最活躍、最本質的要素。人是最重要、最靈動、最具活力、最有發言權、最具人文性的載體,最能體現優秀文化與學校教育的融合。因為人本身具有活力、思想性,不斷思考,不斷生長,不斷成長。人的思想由於家庭、年齡、經曆、學識等的不同而變化,行為也隨之變化。今日的我不同於昨日的我,明日的我不同於今日的我。在優秀文化孕育下的孩子和教師,來自於不同的學校,烙印著不同學校的文化印記,傳播著不同學校的精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具有人文性。
這裏所說的校園人包括校長、教師、孩子,也包括家長,還包括外聘的後勤人員(不少學校後勤社會化,保安、清潔、廚房、綠化等都是外聘人員)。哪個要素最重要呢?無可否認,孩子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認為隻有“教師第一,學生第二”,才能真正達到“學生為本”“學生為中心”“學生為主體”的目標。李希貴校長提出:“任何關愛都必須經過人的傳遞才顯得真切、動人,誰都沒有辦法改變這一點。一位教師,在校園裏、課堂上,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學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間長大成人的。可是,長期以來,我們有沒有想一想,長年累月生活在學生中間的老師們,他們生活得幸福嗎?他們的心情還好嗎?他們的臉上還有微笑嗎?”[35]溫馨提醒校長們,關注孩子應該先從關注教師開始。當學校、當校長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圍繞我們的服務對象——孩子,校長還要關注後勤人員。因為在校園內教師和後勤人員都是成人,對孩子來說成人有很強的話語權,成人在校園內對孩子的成長形成了一個氣場,無時不在的氣場。教師是和孩子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後勤人員盡管和孩子直接相處的時間不長,但是保證了孩子的安全、保持了校園的清潔等,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很容易受成人的左右,甚至會模仿成人的言行舉止,尤其是低年段的孩子。教師、後勤人員的一言一行是孩子們接受學校教育最直接的熏陶方式。林語堂曾經說:“在牛津和劍橋,那些教授們是怎麽教學生的?他們把學生叫來,一邊抽著煙鬥,一邊天南海北地聊,學生被他們的煙和談話熏著,就這麽熏陶出來了。教師當然要傳授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本身素質所形成的一種氛圍,這種氛圍對學生有更本質的影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