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組織的內部成員包含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和學生,學校文化正是這些群體所傳達出來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等。教師群體作為上傳下達的基本樞紐,他們的內在價值觀和信念及行為表現對學校文化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學生感受到的學校教育的品質主要是與教師接觸後所產生的主觀感受,因此,教師與學生間建立良好的人員互動及人際關係相比提供資金、設備、技術等資源的重要性程度更高。
傳統的“守舊型”教育中,教師在整個大的教育係統中扮演的是一種被動和沒有自身聲音的角色。尤其是在“福利型”教育係統中,國家賦予教育更多的政治任務和行為約束,從教科書國家版本的編輯到教學大綱的規劃,再到教學內容的限定,造就了教師照本宣科、一成不變的工作方式,造成了人們對教師古板、機械、不能隨機應變的刻板印象。
然而從現今的社會現實看,教師應具備的能力涵蓋很多內容,包括分析學習者知識需求的技術能力、發展課程與教材領域的技術能力、撰寫教案與學習手冊的技術能力、選擇與評估教材的技術能力、安排教學順序與進度的技術能力、撰寫與改編教材內容的技術能力以及心係學生發展成長的價值觀。還有分析學習者特性的技術能力和運用各年齡段(如學前、青少年、成人等)學習理論的技術能力,製作教學媒體的技術能力,選擇教學方法的技術能力,教學互動的技術能力,營造學習氣氛的技術能力,進行教學改進與研究的技術能力,團隊學習與合作之技術能力,執行教學與學習績效評價的技術能力,以及情緒控製及調節之技術能力,口才表達及溝通的技術能力,作為教師應有的倫理道德責任和奉獻精神等。學校文化的打造和發展包括教師獲得新知識、新技能、產生新的價值觀這一專業發展的活動。正是在對新知識、新技能、新價值觀的專業追求中,教師通過不斷的反思和學習,更新著教育理念,積極尋求著新的教育理念與實際教學的完美結合點,從而以新的整合方式選擇教學內容,以新的教學方式執行課程任務。我們既要把教師看作教育理念的實踐者和落實者,也要把教師看作教育實踐的探索者和變革者,因此,重視發揮教師專業群體在教育教學變革曆程中的關鍵作用和影響,可以借此促進教育及學校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