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教育史

第五節 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

字體:16+-

福祿培爾(F.W.A.Froebel,1782—1852)是19世紀上半期德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家,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1837年,福祿培爾創建了一所“發展幼兒活動本能和自我活動的機構”,專門招收3~7歲兒童。1840年,他將這一機構命名為“幼兒園”(Kindergarten),這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兒園”命名的公共幼兒教育機構。福祿培爾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人的教育》《母親與兒歌》《幼兒園教育學》等。

一、論教育的基本原則

福祿培爾的教育理論是以他的哲學思想為基礎的。他接受了謝林的“宇宙精神”的觀點,強調上帝為萬物的統一體。在《人的教育》中,福祿培爾明確提出,世上存在著一種統治萬物的永恒法則,萬物的存在都有賴於上帝神聖的光輝在它們身上的反映。換言之,萬物都受上帝的統一法則的支配,同時,萬物又都通過自身的存在反映上帝。上帝所創造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這一最大整體的一部分,這體現了事物的普遍性;與此同時,每種事物又都具有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差異性和自己獨特的個體性。因此,人的本質就是神的統一性、自然的差異性和人的個性三方麵的統一。教育的實質則在於使人能自由和自覺地表現他的本質,幫助人類逐步認識自然、人性和上帝之間的統一。由此出發,福祿培爾提出了教育的兩大基本原則。

(一)教育適應自然原則

福祿培爾相信,人生來是善的,具有一定的天性和能力,教育應當適應人的先天本性的發展。他說:“青年一代作為自然的產物,仍在創造發展過程中,其本身是非常好的,同時,我們也應適應他的情境、性向和能力。”[19]此外,福祿培爾還認為,人和自然界都受同一規律的支配,這種規律就是上帝的神聖法則,因此,應該把人的發展與自然界的發展相比較,這將有助於我們理解人的發展與教育的關係。他說:“我們對待自然界事物往往遵循了正確的道路,但在對人當中,卻不免走入歧途。”[20]總之,教育應堅持“被動的和順應的”原則,按照兒童的天性進行自然的教育。福祿培爾提出,兒童生來就具有四種本能,即活動的本能、認識的本能、藝術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其中,活動的本能最為重要,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發展為創造的本能。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積極地順應其本能,不可壓抑其本能,如此才能促進兒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