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教育史

第二節 法國的教育製度

字體:16+-

一、教育領導體製的確立

資產階級革命前的法國學校教育基本上是由天主教會控製的,1789年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改變了法國的政治和經濟,而且改變了法國的教育。大革命時期,先後上台執政的資產階級各黨派都很重視國民教育問題,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這些改革方案都提出了建立國家教育製度、實行普及教育、教育世俗化和科學化等主張,客觀上為法國近代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1804年,拿破侖稱帝,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府。與此相應,法國在教育上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領導體製。1806年,拿破侖在巴黎設立帝國大學,作為掌管全國教育行政的最高權力部門。帝國大學設總監、審議會和總督學署,總監是主管教育的最高首腦,由拿破侖直接任命。1808年,法國全國被劃分為27個“大學區”,每個大學區分管幾個省的教育行政領導工作。大學區設總長、學區審議會和區督學。各大學區總長、中央和地方督學及大學教師,均由帝國大學總監任命。帝國大學有權決定全國各地各級各類學校包括私學的開辦,並為所有學校製訂教學計劃和規章製度,學校的課程設置、學年安排、考試和升級規定等都是全國統一管理。帝國大學的成立和“大學區製”的推行,奠定了法國教育中央集權領導體製的基礎。這種教育領導體製一直延續近兩個世紀之久,成為法國近、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對法國的國民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針對教會長期壟斷教育這一問題,拿破侖采取了與教會和解,利用教會勢力的策略。1808年頒布的《帝國大學令》規定,法國教育要在天主教教義的基礎上培養忠於帝國和皇帝的公民;教會負責管理初等教育,傳教士可以擔任中學教師。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時期的教育部部長法盧則拱手將學校的管理權讓給了教會。1850年通過的《法盧法案》終止了國家對教育的壟斷,進一步加強了教會的權力。由此可見,法國教育雖然較早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領導體製,但教會與國家在爭奪教育權方麵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止,延續到20世紀才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