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國民黨右派發動政變,中國共產黨被迫武裝起義,逐步建立起一批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了各級蘇維埃政權,開展蘇區教育。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後,到1934年紅軍長征,蘇區教育獲得了大力發展,新民主主義教育進入一個新階段。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以陝甘寧邊區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實施了抗戰教育政策,教育為戰爭服務。1946年,國民黨發動內戰,之後三年,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的教育事業也有了新的特點。
一、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的形成
(一)新民主主義教育的萌芽
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開始在中國傳播,早期共產主義者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圍繞著教育與政治經濟關係、勞動人民受教育權、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等幾個方麵進行了論證,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以及官僚資本主義的教育,以尋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真正出路。這是舊民主主義教育向新民主主義教育轉變的發端,中國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逐漸形成。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製定了黨的最高和最低綱領。在教育方麵,提出:“改良教育製度,實行教育普及”;“廢除一切束縛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的權利”[22]。這個教育綱領體現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思想,為普及教育提供了依據。
(二)蘇維埃根據地的教育方針和政策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定:“中國蘇維埃政權以保證工農勞苦民眾有受教育的權利為目的。在進行國內革命戰爭所能做到的範圍內,應開始施行完全免費的普及教育,首先應在青年勞動群眾中施行並保障青年勞動群眾的一切權利,積極地引導他們參加政治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發展新的社會力量。”[23]從政策上明確了蘇區教育的性質,規定了蘇區教育的目的、任務以及方向。1934年,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概括和總結了革命根據地文化教育建設的經驗,並正式提出了蘇維埃文化教育的總方針:“在於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的勞苦民眾,在於使文化教育事業為革命戰爭與階級鬥爭服務,在於使教育與勞動聯係起來,在於使廣大中國民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報告進一步指出蘇維埃文化建設的中心任務:“是厲行全部的義務教育,是發展廣泛的社會教育,是努力掃除文盲,是創造大批領導鬥爭的高級幹部。”[24]蘇區教育總方針符合蘇區的實際,具有新民主主義性質,為以後革命根據地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