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教育史

第五節 康有為、梁啟超、嚴複的教育思想

字體:16+-

康有為、梁啟超、嚴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維新派重要的代表人物,戊戌變法的主要領導人。他們非常重視教育在維新變法及改造社會中的作用。承繼於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他們激烈抨擊封建傳統教育,強烈呼籲改革科舉製度,學習西方設計新的學校教育製度,提倡新式教育,形成了較為係統的維新教育理論。

一、生平簡介

康有為(1858—1927),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人,人稱南海先生。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自幼受嚴格的傳統儒家教育。1876年應鄉試不第。後出遊香港,開始接觸西學。1891年在廣州長興裏萬木草堂講學,撰寫完成《新學偽經考》《孔子改製考》。1895年,憤於《馬關條約》的簽訂,康有為與1300餘名應試舉人聯合上書請願,即“公車上書”。不久,康有為考中進士,授工部主事,但未到職。1895年,在北京組織創辦《萬國公報》,成立“強學會”,進行變法的宣傳和組織工作。1898年他積極參與戊戌變法,失敗後逃亡日本,堅持改良道路,成為保皇派。民國初,康有為思想日趨保守,成立“孔教會”,創辦《不忍》雜誌。1927年病逝於青島。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生於傳統知識分子家庭,自幼熟讀經史典籍。17歲中舉人,18歲會試落第,開始接觸西學。1891—1894年入“萬木草堂”學習,追隨康有為。1894年入京會試,聯合廣東舉人190人上書清政府,反對與日本簽訂的和約,並參與“公車上書”。1896年,擔任《時務報》的主筆。1897年,就任湖南時務學堂主講,製定了《湖南時務學堂學約十章》,傳播維新思想。戊戌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主要從事著述和辦報工作。辛亥革命後回國,自1920年起,先後執教於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1929年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