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爆發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國內外矛盾進一步激化。為了維護搖搖欲墜的統治,1901年,清廷宣布實行“新政”,要求各級官吏“就現在情弊,參酌中西政治,舉凡朝章國政,吏治民生,學校科舉,軍製財政,當因當革,當省當並,如何而國勢始興,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備始精,各舉所知,各抒所見”。[13]在這次“新政”中,教育領域也進行了多方麵的改革。
一、近代學製的初步建立
(一)壬寅學製
1901年,清廷下頒“興學詔書”,各地紛紛響應,相繼建立大批新式學堂。但這些學堂各自為政,管理、教學零亂。於是,規範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在學業程度、課程設置、學習年限等方麵的標準,製定全國統一的學製係統也就成為應時之需。
1902年,管學大臣張百熙擬定《京師大學堂章程》《考選入學章程》《高等學堂章程》《中等學堂章程》《小學堂章程》《蒙學堂章程》六個章程,統稱為《欽定學堂章程》。因該年為舊曆壬寅年,又稱“壬寅學製”。這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正式公布的全國性學製係統。
從縱向來看,“壬寅學製”分為三段七級。第一階段為初等教育,蒙學堂4年、尋常小學堂3年、高等小學堂3年。兒童6歲入蒙學堂,其宗旨為“培養兒童使有淺近之知識,並調護其身體”。[14]蒙學生畢業後,必須送入官立小學堂加以考驗,及格者入小學堂肄業,不及格者退歸蒙學堂補習。小學堂的宗旨為“授以道德知識及一切有益身體之事”。[15]第二階段為中等教育,設中學堂4年,“使諸生於高等小學卒業後而加深其程度,增添其科目,俾肆力於普通學之高深者,為高等專門之始基”。[16]第三階段為高等教育,高等學堂或大學預科3年,大學堂3年(政、文、商、農、格致、工藝、醫七科),大學院(年限不定),全學程共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