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隨大溜的內涵
《現代漢語詞典》對隨大溜的解釋是“跟著多數人說話或行事”[18]。這也稱為“隨波逐流”,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隻能隨著別人走。在日常與人交往或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一旦遇到來自群體的壓力(它可以是實際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中存在的),一些中國人往往會采取一種隨大溜的做法,以使“和”的局麵不致被打破。用社會心理學術語講,就是“從眾心理”,指在實際存在或想象存在的群體壓力下,個人改變自己的態度,放棄自己原先的觀點,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心理或行為。尤其是在中國傳統社會裏,群體優先於個體的觀念在意識形態領域占主導地位。這種隨大溜的心態在處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關係方麵,都強調從和諧的動機出發再複歸於和諧的目的。
當自己主動與多數“別人”保持一致時,這是從眾;而當要求多數“別人”與自己保持一致時,這是眾從。眾從,指在實際存在或想象存在的壓力下,多數人改變自己的態度,放棄自己原先的觀點,而采取與少數人甚至某個人保持一致的心理或行為。當然,確切地說,中國人的隨大溜與西方學者眼中的從眾不是一回事。社會心理學中的從眾概念是指行為主體直接迫於群體壓力而被動地跟著多數人說話或行事,而中國人的隨大溜則是行為主體基於策略考量而主動地跟著多數人說話或行事。通常,從眾更多地隱含了行為主體表裏如一的預設,因此,行為主體在從眾之前會因群體壓力而直接激起內心的衝突、緊張、焦慮,而行為主體在隨大溜之前則不會產生諸如此類的內心不適感。無疑,相當多中國人的為人處世是經常隨大溜的。既然隨大溜是人們基於策略考量而主動地跟著多數人說話或行事的,那麽,也可以說,隨大溜是中國人比較普遍的一種策略性處世態度或行為方式,或者說,隨大溜是中國人比較突出的一種為人處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