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人的人際和諧心理——揭示中國人心理與文化的行為機製

三、墨家的人際和諧思想

字體:16+-

與儒家從倫理綱常論“和”、道家從天人合一談“和”不同,墨家主要從國家和社會層麵談和,認為和是和諧、協調個人、家庭、國家、社會關係的根本原理、原則,是家庭、社會、國家不分裂的聚合劑。墨家認為,國家和社會動亂、矛盾、禍害、災難、罪惡的原因就在於“不相愛”,如果“兼相愛”且重“兼和”,天下就能協調、和諧而治。《墨子·尚同上》說:“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時,蓋其語,人異義。是以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是以內者父子兄弟作,離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藥相虧害。至有餘力,不能以相勞;腐朽餘財,不以相分;隱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亂,若禽獸然。”墨子認為,人各是其義,“交相非”,這就必然導致像天下不能兼相愛一樣的惡劣後果。那就容易相互爭鬥攻伐,這就像禽獸一般。《墨子·兼愛》中說: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把與“兼愛”相反的思想和行為稱為“別”。他說:“亂何自起,起不相愛”(《墨子·兼愛上》);“別之所生,天下之大害也”(《墨子·兼愛下》)。因此,治理天下的正確途徑就是“兼以易別”。墨子堅信,隻要普天之下的人們都遵循“兼愛”,即將愛己之心施之於他人,由此形成人人互敬互愛的和諧社會,就必然會害除利興、國泰民安、天下和平,達到樂園一般的完美境界。這也是墨子借鑒堯舜時代設計出來的大同世界的模型。《墨子·兼愛上》中如下論述道。

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亡有。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