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漢書[M].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
邊玉芳,滕春燕.教師心理健康內隱觀研究[J].心理科學,2003,26(3):483-486.
波音.王莽的棋局[J].視野,2013(11):46-47.
蔡華儉.Greenwald提出的內隱聯想測驗介紹[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39-344.
常丹.當代大學生尚“和”心理測量量表的編製[D].成都:四川師範大學,2014.
陳道德.墨家“兼相愛、交相利”倫理原則的現代價值[J].哲學研究,2004(11):44-48.
陳江風.中國文化概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
陳科華.“和同之辨”及其對當代和平理論構建的意義[J].求索,1999(4):76-80.
陳守聰,王珍喜.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現代德育構建[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
程翠萍,黃希庭.我國古籍中“勇”的心理學探析[J].心理科學,2016,39(1):245-250.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全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1.
戴兆國.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整體和諧理念[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6-03(A06).
董蘇雲.中國研究生“男主外,女主內”刻板印象的實驗研究[D].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11.
竇文宇,竇勇.漢字字源:當代新說文解字[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杜運輝,呂偉.“和合”與“和諧”辨析[J].高校理論戰線,2010(4):51-58.
蔣寶德、李鑫生主編:對外交流大百科[Z].北京:華藝出版社,1991:356.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方克立.關於和諧文化研究的幾點看法[J].高校理論戰線,2007(5):4-8.
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封周奇,白學軍,陳葉梓.人際關係對青少年道德思維方式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4,12(6):8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