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1-3所示,在2017年教育網絡輿情事件涉事主體的構成中,學生是引發教育網絡輿情的最主要群體,有129起,占比約高達36.1%。其次為教育管理部門與學校管理人員,分別約占24.1%與17.1%。此外,普通教師、社會人士和不明確的事件主體所引起的輿情事件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別約占11.2%、7.3%和4.2%。
圖1-1-3 2017年中國教育網絡輿情事件發生主體分布圖
數據來源:湖南大學輿情數據采集係統
相比於2016年,在輿情事件涉事主體中,學生、教育管理部門與社會人士的占比都增加了。其中教育管理部門的增幅最大,約達12.5%;學生與社會人士約分別增加7.2%和2.6%。學校管理人員、普通教師與不明確的事件主體的占比均下降,學校管理人員的比重從2016年的首位變為2017年的第三位,下降了約13.5%,普通教師與不明確的事件主體約分別減少了7.4%和1.4%。
如圖1-1-4所示,課題組將教育網絡輿情的涉事學校按教育學段劃分為幼兒園、小學、中學、高校、其他。分析發現,教育學段越高,輿情事件數量越多,占比也越大。排除難以確定教育學段的涉事主體,在其他4個教育學段中,發生在高校的輿情事件最多,達176起,約占輿情事件總數的49.3%。其次為中學和小學,分別約占21.1%與15.9%。發生在幼兒園階段的輿情事件最少,約占7.8%。此外,在難以確定的教育學段發生的輿情事件共21起,約占5.9%。
圖1-1-4 2017年中國教育網絡輿情事件教育學段分布圖
數據來源:湖南大學輿情數據采集係統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教育學段越高,教育資源越集中,所麵臨的教育環境也更為複雜和多變,因此較高學段發生教育輿情事件的可能性更大。同時,隨著教育學段的增長,學生的維權意識也在逐漸增強,麵對不公正待遇時更能發出自己的聲音。此外,學生的觸網活躍度與教育學段成正比,教育學段越高的學生越能通過網絡迅速及時地曝光輿情事件。最後,教育學段較高的學校多是位於較為發達的地區,這些地區聚集著更多的新聞媒體,更能通過報道將不為人知的教育事件曝光出來,從而獲得全國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