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網絡輿情發展報告2017

(四)建立並逐步完善輿情幹預機製

字體:16+-

在教育網絡輿情領域,很多地方和部門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處理應對方式,但是離建立成係統、全麵、精細、高效的輿情幹預機製還有一段差距。我們針對輿情幹預機製提出幾點可操作性的建議,以期提高幹預機製的輿情幹預的能力。

1.從單方麵處理轉化為引入第三方幹預機製

在敏感和爭議較強的教育網絡輿情事件中,如果能得到與該事務沒有利害關係、在社會上享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以客觀、超然和權威的態度發聲,就有利於澄清公眾的疑慮,還原事實的真相,減輕輿論壓力。參與輿情處置的第三方是多樣的,包括政府部門、專業機構、權威人士等。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第三方的輿情處置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其是否真正獨立,因此依舊遭到質疑。例如,2017年9月,廣西大學有部分學生反映宿舍甲醛超標,校方稱已請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宿舍,但此次進行檢測的第三方機構與進場前負責檢測的機構為同一家公司,這樣的檢測結論難以服眾。因此,在選擇第三方時,關鍵在於保證其客觀、公正,且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公信力。

對於幹預的相關主體而言,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引入第三方幹預機製都是有益處的:當事件的真實情況對自己有利時,借用第三方發布結論,避免自說自話;相反,當真實情況於己不利,或者自身確實存在被輿論所指認、質疑、批評的某些問題時,應積極配合第三方的幹預,聯合第三方發布整改與預防舉措,增強相關聲明的權威性,這體現出相關主體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有利於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公眾認可度。

2.從應急性輿情工作轉化為建立常態化的輿情工作機製

通過觀察以往的教育網絡輿情事件不難發現,在麵對一些突發事件時,相關主體的應對稍顯匆忙和滯後,輿情幹預效果並不理想。其中一個原因是,輿情工作往往隻被作為一個應急性工作,而非持續性工作,導致麵對突發事件時準備不足。因此,輿情幹預工作的關鍵是要建立一個常態化的工作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