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終身學習的資曆框架研究
當前,搭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各級各類教育銜接和溝通的終身學習體係,已經成為全球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心。[61]終身教育“立交橋”在國際上稱為資曆框架(Qualifications Framework,QF),是實現普通教育、繼續教育以及職業教育和培訓之間的銜接和貫通,為學習者建立持續和終身學習的階梯,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發展終身學習社會的一種工具。[62]
要實現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銜接和溝通,需要建立統一的資曆級別劃分,形成統一標準的參照係統。任何國家或地區的資曆框架都有相應的資曆級別,表7-1是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資曆框架中的資曆級別。資曆級別由低到高把資曆分為不同的等級,最低的資曆一般是中學程度,最高的則相當於博士。資曆級別的劃分為各級各類教育互通提供了一個工具。資曆框架隻是一個劃分資曆等級的工具。在資曆框架中需要為每一級別確立統一的能力標準,為各類教育和培訓提供統一的質量要求。
表7-1 資曆框架中資曆級別劃分的比較
郝克明提出:對於21世紀我國教育分類及其相互溝通關係,應增加教育體係的彈性,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終身學習體係。要改變各類學校教育特別是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互不溝通的狀況,為學習者提供多種選擇機會,使正規教育體係變得更加富有彈性,非正規教育方式更為開放,鼓勵教育機構、辦學形式、課程設置、學生成分和經費來源的多樣化,努力滿足廣大社會成員對教育的多種需求(如圖7-4所示)。[63]
圖7-4 21世紀我國教育分類及其相互溝通關係的設想
資料來源:郝克明:《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終身學習體係的構建》,載《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1)。
張偉遠、段承貴比較與研究了資曆框架的國際發展,提出了資曆框架發展三階段的觀點,即局部資曆框架建立、整體資曆框架建立和資曆框架的跨國對接三個階段。並認為我國在建立終身學習“立交橋”時,需要基於我國國情進行全國通盤考慮,同時基於國際視野,以最終實現全國的和國際接軌的終身學習“立交橋”。[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