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培訓,又稱“在職培訓”,是國民教育體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提高職工的文化、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而對職工進行的教育和訓練。[15]職工培訓的對象包括廠礦、企事業單位等各個行業的工人、管理人員、一般技術人員、服務人員和國家機關及社會團體中的一般職員;同普通教育相比,職工培訓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形式靈活、直接麵向生產實際等特點;職工培訓的內容一般包括政治、文化、技術、業務和管理等,而以實際生產、工作中急需的專業知識技能為主;職工培訓有脫產、半脫產、業餘等形式;職工培訓要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和使用相結合、課堂教學和現場培訓相結合、學曆教育和非學曆教育相結合等原則,以增強培訓效果,促進生產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此外,職工培訓對於開發智力,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改善經營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6]
目前,我國的職工培訓工作正在不斷完善和發展,已建立起了各層次的職工培訓管理機構,形成了形式多元、較為完善的職工培訓體係。如職業培訓機構和企業大學,二者都是滿足人們終身學習需要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不同的是,企業大學由企業出資,在培訓內容、管理、師資等方麵帶有較強的企業色彩,服務於特定的企業,針對性比較強;而職業培訓機構由受訓本人出資,根據勞動力市場的需求為受訓人員提供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屬於一般技能培訓。隨著學習型社會的到來,各種形式的職工培訓在構建終身教育體係、提高社會成員素質以及滿足終身學習需求等方麵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職工培訓的相關政策
“**”之後,隨著國民經濟的恢複和發展,我國的職工培訓製度建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98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職工教育工作的決定》,闡明了開展職工教育的重要意義,通過分析當時的現實情況,提出了開展職工教育的一些重大措施。如提倡多種形式辦學,“職工教育除主要由企業事業單位舉辦外,還要發動業務部門、教育部門、群眾團體等社會各方麵力量積極辦學”;建立健全專職機構,按照“加強領導,統一管理,分工負責,通力協作”的原則,改進職工教育的領導管理體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