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的普及年限、普及程度、普及質量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人力資源的狀況。如果把整個中國的建設比作一座塔的話,那麽義務教育就是塔基,塔基不牢固、不結實、不寬廣,那麽塔將勢必不會建得高,建得牢固。一個國家政治環境將直接決定義務教育的命運。顯而易見,政治環境穩定勢必會使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大大提升,也會有足夠的資金為義務教育提供保障,從而促進義務教育的發展。1904年,清政府開始提議實施義務教育,部分官員也開始在地方嚐試實施,但當時的清政府是一棵即將被推倒的大樹,腐敗無能,承擔著高額的戰爭賠款。清政府雖然提出了義務教育,但當時的社會環境,從上至下又有幾個人能安心去搞義務教育呢?即使有想大力普及義務教育的人,又因經費、師資等方麵的原因而難以真正實施。可以說,義務教育並未真正實施就在1911年偃旗息鼓了。民國政府建立以後,開始頒行新學製,意圖發展義務教育,但很快就被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袁世凱政府初期對義務教育比較重視,但當時政局不穩,再加上袁世凱在複辟前後推行複古反動教育,即使推行義務教育也難以保障質量。袁世凱的意圖很明顯,即培養符合其複辟所需的奴隸人才。1927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了,在教育方麵,試行大學區製,中央成立大學院,蔡元培任院長,開始改造中國的教育,義務教育在這一時期也被列為發展的重點。1928年5月,大學院在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通過了《厲行全國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在此時期逐漸開展起來,然而還是同樣的問題,當時內戰不斷,外患不休。尤其是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南京國民政府的收入幾乎全部用在戰爭軍費上,義務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界舉步維艱,發展緩慢。新中國成立以後,各方麵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會秩序穩定,經濟穩步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在新中國成立後穩步發展。不幸的是爆發了“**”,義務教育在此期間遭遇嚴重挫折。改革開放後,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義務教育重新走上正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相繼頒布實施,義務教育經費逐年提高,義務教育年限延長,入學率逐步提高並得到鞏固,等等,這些足以說明穩定的社會環境是發展義務教育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