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義務教育卷

三、義務教育的迅猛發展

字體:16+-

進入21世紀,國家對義務教育的著重點轉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十五”期間,國家先後出台了《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及時做出西部“兩基”攻堅的戰略部署和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重大決策。中央和地方設立專項資金,實施了“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第二期)”“全國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以及“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兩免一補”等重要工程。這些措施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其效果十分明顯。例如,2003年年底,中央投入10億元,地方配套9.1億元,在中西部20個省份約11萬所中小學開展了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共建成20977個教學光盤播放點、46605個衛星教學接收點,7094個計算機教室。覆蓋西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5%左右的農村中小學,約925萬名中小學生受益;覆蓋中部6省21%左右的農村中小學,約644萬名中小學生受益。[9]

為了更好地用法律規範義務教育發展,2003年年底教育部啟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修訂工作。經過近三年的努力,2006年6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公布。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由1986年的18條擴充成8章63條,對學生、學校、教師、教學、經費保障、法律責任等做了全麵規定,不僅進一步強調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統一性與強製性原則,將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發展的方向和原則,還明確將義務教育全麵納入財政保障範圍,把“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製寫入法條當中,並將義務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升至法律規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頒布與實施,對21世紀的中國教育發展來說,是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對整個教育的發展具有奠基性的意義和深遠的曆史作用,是義務教育的一個新的裏程碑。它為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發展範式以及管理機製與製度支持,為義務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