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學前教育卷

二、兒童發展研究的成果與進展

字體:16+-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兒童發展研究麵臨著新形勢、新問題、新要求。在研究隊伍和機構方麵,通過對2010年至今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針對兒童發展這一研究領域,主要研究機構集中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幼兒師範學校;在項目基金方麵,“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兒童發展研究的資助力度較大,有力地推動了相關研究的進展;除此之外,這一階段的兒童發展研究在研究對象、研究主題等方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研究對象

相較於以往的研究,2010年後兒童發展的研究對象越來越廣泛和全麵,涉及3歲以下的嬰幼兒、二孩、特殊需要兒童及處境不利兒童。

一是在年齡方麵,我國的學前教育研究無論是理論研究、管理機製,還是園所實踐中的課程設置、師資培養,都主要聚焦於3~6歲兒童的發展和教育。隨著20世紀90年代末終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大眾對兒童早期發展的日趨重視,0~3歲嬰幼兒發展和早期教養研究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與3~6歲的幼兒期相比,0~3歲的嬰兒期是許多心理現象發生和發展的起始階段。如果說發展是一個在已有基礎上不斷延續的動力過程,那麽將研究的視角投向發展起點的意義無疑是重大的。[82]目前0~3歲嬰幼兒的研究已經開始關注心理發展的規律及影響因素[83],關注0~3歲嬰幼兒發展評估[84],也有研究者關注托育服務體係的構建、早期教養從業人員資格的製定及嬰幼兒托育政策等。

二是隨著“單獨二孩”與“全麵二孩”政策先後出台與落地實施,二孩家庭與二孩群體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一些研究者關注二孩的到來對其同胞哥哥或姐姐的影響,如鄒林的研究發現二孩的出生會對其同胞哥哥或姐姐的社會性發展中自我係統發展、情緒情感發展、社會交往發展等方麵產生影響,使其出現一些行為倒退,情緒易怒,交往障礙等行為異常現象。[85]張晗認為二孩的到來,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家長對獨生子女的過度關注和溺愛,使家庭教育更加理性,可以避免家長給予孩子過高期望,有利於孩子的和諧發展。張晗同時指出,父母應該公平民主地對待子女,讓愛不失衡。[86]很多研究是從人口學的角度來探討家長的生育意願及人口發展態勢[87][88],也有研究從學前教育政策與資源配置策略等視角關注二孩群體。[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