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受歐美教育理念的影響,中國學者開始對舊教育的兒童觀與教學方法展開批判,兒童觀的更新與兒童研究的開展是中國教育科學化的起點。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曾談到中國封建社會對兒童的壓抑,他說人們或者把兒童看做成人的附屬,說小孩懂什麽,一筆抹殺,不去理他;或者視兒童為“矮小的成人”,拿“聖經賢傳”盡量地灌下去。新文化運動後,杜威來到中國,廣泛推動了中國的教育民主化進程和兒童觀的更新。陶行知和陳鶴琴身體力行,開創了中國曆史上兒童研究的探索。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兒童的認識不是從兒童本位出發,而是從社會本位出發,致力於把兒童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學前兒童研究新的起點,1979年全國托幼工作會議的召開使人們重新認識到要“以兒童的方式對待兒童”,提倡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兒童研究自此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研究的廣度與深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曆史時期。本章將改革開放40年分為4個主要的階段,分別是1978年至20世紀80年代末、20世紀90年代、21世紀頭10年、2010年至今。對每一階段兒童權益保護和兒童教育的政策與措施、兒童發展研究成果與進展以及麵臨的問題與挑戰進行梳理,以期為後續的兒童研究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