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民辦教育卷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

字體:16+-

(一)定位不準

改革開放以來,民辦中小學在全國多點開花,但各校水平參差不齊,發展快慢不一,關門倒閉現象頻發。導致這種局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的定位。學校定位準確,可以充分調動社會和學校自身的資源,沿著正確方向持續發展;如果定位不準,盲目追逐熱點,擴大規模,學校則會在迷失中走向倒閉。縱覽民辦基礎教育領域,民辦中小學發展中定位偏差、雷同等問題較為突出。

一方麵,定位偏差。回顧我國民辦中小學發展史,不少學校經曆了曲折的辦學過程。一些民辦中小學的舉辦者忽視區域實際和自身條件,將辦學定位定得過高或者過低,急於求成,忽視了辦學規律。一些學校投資者認為隻要加大投資,提升學校的硬件條件,吸引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讀書,就可以高收費、走貴族化學校發展之路。然而,家長不僅關注學校的硬件,更關注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舉辦一所學校,不僅要充分體現舉辦者的辦學理念,更要結合當地教育實際,否則難逃紅紅火火地開張卻曇花一現、冷冷清清關門的境遇。

另一方麵,定位雷同。一些民辦中小學缺乏獨立的辦學思想,存在簡單模仿公辦學校辦學模式的現象。鑒於新《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禁止義務教育階段轉設或新設營利性學校,且義務教育服務供給的主體責任在政府,故這一階段的民辦小學、初中在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應堅持特色辦學、優質發展,與公辦學校實行差別定位、錯位互補,重在滿足社會多樣化選擇性的教育需求;對於高中階段的民辦學校而言,同樣重在多元化、特色化、國際化辦學,為相應人群提供個性化、多樣化選擇。[15]民辦中小學隻有擺脫雷同與模仿,才能走上創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