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關鍵數據與國際比較卷

第四節 教師的年齡結構

字體:16+-

一、教師年齡結構的含義

所謂年齡結構是指教師隊伍的年齡構成,它反映了教師隊伍的活力與發展前景,是保證教育工作連續性的前提。教師年齡結構合理與否,直接關係到教育的發展潛力,也關係到總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人的一生有一個從成長到成熟,再到衰老的過程。人的能力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到一定年齡後,由於生理這一自然規律的作用,人的能力則轉為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這個處於轉折點的年齡,叫“能力轉折點”。科學研究表明,體力勞動者的能力轉折點是35歲,腦力勞動者的能力轉折點是45歲。因此,多數學者認為教師隊伍合理的年齡結構應以中年教師為主體,老、中、青年教師要保持一定比例,通過以老帶新、老中青搭配,發揮教師群體的最佳效能。

二、改革開放以來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年齡結構的變化

(一)普通高校教師年齡結構

從表6-18、圖6-22、圖6-23中可以看出,各年份各年齡段專任教師的占比是不斷變化的。1987—2016年,40歲及以下的教師占比都相對比較突出,但是內部結構卻發生了變化:1987—2010年,30歲及以下教師一直占主體;但是從2011—2016年,31~40歲的教師占比開始突出,30歲及以下教師占比甚至低於41~45歲教師,46~55歲教師的占比也非常突出,這與高校教師學曆結構的提高有一定的關聯。1987年,50歲以上教師占比24.72%,41~50歲教師占比23.85%,40歲及以下教師占比51.43%,老中青教師比例近似為1∶1∶2;2016年,50歲以上教師占比18.54%,41~50歲教師占比26.47%,40歲及以下教師占比54.99%,老中青教師比例近似為0.7∶1∶2.1。從結構比例來看,普通高校教師年齡結構一直是比較穩定且合理的。

2000年之後,各年齡段的教師幾乎都比前期有所增長,這主要是由於擴招而帶來的對教師的一種急迫需求;而且,31~40歲教師人數的增加更加顯著,說明這個年齡段的教師人群是普通高校的主要吸納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