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關鍵數據與國際比較卷

第二節 高中、學前教育階段教育機會的擴展

字體:16+-

目前,中國已經完成了為所有適齡兒童提供義務教育機會的任務,和發達國家一樣,教育機會擴張的任務主要體現在高中和學前教育階段。

一、高中階段教育機會的擴展

高中階段,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公共政策關注的焦點之一。從現象層麵上,高中階段是學生分流的開始,一部分學生會選擇職業軌道的高中教育,一部分學生離開學校進入勞動力市場,而大多數學生會沿著升學的軌道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將職業分流延長至第三級教育階段。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普通高中教育首先經曆了一個“恢複秩序”的過程,按照教育規律辦學,不具備條件的“公社辦高中”[3]要關門。在數據上的表現,就是1978—1985年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學從1977年的64 903所,減少到1985年的17 318所[4],關閉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學。教育目標上,從盲目普及、“大躍進”式的發展模式,轉變為精英式的、以升學教育為主的模式。在1965年至1985年的20年間,展示了兩種不同辦學方向的差異,高中和完全中學的數量如過山車般起伏,形成了明顯的倒U型曲線,說明改革開放之前,盲目辦“學工”“學農”的教育,不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決策隨意和非理性(見圖2-4)。

圖2-4 1965—1985年高中和完全中學數量的變化

注:1966—1971年的統計數據缺失。

在完成“撥亂反正、恢複秩序”後,高中階段教育進入穩定發展時期。從1981年到1996年的15年時間裏,高中在校生規模一直穩定在700萬人上下;從1999年起,受高等教育擴招的影響,在校生規模開始超過1 000萬人;僅僅在五年後的2004年,在校生規模就突破2 000萬人,達到2 220.4萬人。

2000年左右高中教育的跳躍式發展,除了規模的急劇增長外,還體現了社會需求對計劃招生模式的突破。20世紀90年代,在發展高中教育問題上就存在關於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合適的招生計劃比例的討論,究竟是1∶1還是4∶6,多年的政策爭論在擴招的急劇推動麵前自然弱化了。但是,在高中階段教育,特別是普通高中教育機會的擴張過程中,對普通高中畢業不能升學的製度焦慮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