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高中教育卷

第三節 綜合高中的發展

字體:16+-

一、綜合高中的探索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河北省為代表的農村學校綜合改革,即“三教結合”的實驗,在當時側重於強調在農村初中階段的實驗,但是在實踐中,有不少高中學校也參與其中,例如遼寧海城同澤中學[4],山西運城風陵渡中學,並取得了顯著成效。從曆史發展的角度看,綜合高中的出現也是在20世紀80年代,但是,由於名稱表述的不確定,直到90年代後期才在我國的政府文件中加以確認。

國家教委1992年頒布的《全國教育事業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要點》在確定“八五”期間教育發展的基本任務時指出,普通高中辦的過多和經濟落後的地區,應適當調減規模,或實行高三分流。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進一步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麵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普通高中的辦學體製和辦學模式要多元化。這是我國政府在政策文件中,首次對普通高中辦學體製和辦學模式做出的明確規定,充分肯定了現階段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必要性。

1995年,當時的國家教委召開了全國普通高中教育工作會議,頒布了《關於大力辦好普通高級中學的若幹意見》,指出“要繼續抓緊普通高中辦學模式的改革,改變比較單一的升學預備教育模式,逐步實現多種模式辦學。一部分普通高中可以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有側重地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為高等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大部分普通高中,可以通過分流,辦成兼有升學預備教育和就業預備教育的學校;少部分普通高中可試辦成以就業預備教育為主的學校……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各地可以舉辦少量側重外語、體育、藝術以及加強某一學科的特色學校或特色班,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並在某一方麵具有特長的學生。”可以說,1995年的改革思路已經為綜合高中的發展做好了鋪墊,但遺憾的是,高中階段的教育分類改革的設計沒有得到國家政策的進一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