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種使命要兼顧
我國人口多、底子薄,教育的發展極不平衡。改革開放初期,在師資、經費、設備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要實現中學的均衡發展是有困難的。因此中央決定在全國辦一批重點中學,是考慮集中力量盡快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1978年1月,教育部頒發了《關於辦好一批重點中小學的試行方案》。1980年教育部又頒布《關於分期分批辦好重點中學的決定》,係統地闡發了舉辦重點中學的意義。
但是,從國際經驗看,對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各個學段整體設計很重要。筆者在《人民教育》曾發表文章,闡述了高中教育要兼顧兩個重大使命,[17]即“開民智在小學,養偉器在大學”。這是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在規劃教育發展戰略時秉持的觀念,以利於教育事業分步推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隨著中等教育的崛起,中等教育必須兼顧精英教育(養偉器)和大眾教育(開民智),這是各國的經驗,也是中學教育的基本使命,而中學的高中階段肩負兩種使命的特征也更加明顯。
高中階段,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能力才幹初步顯露。這也是國家所需要的基礎性人才與應用型人才的成長起步時期,兩種使命麵臨不可回避的側重與抉擇。所謂高中階段是四通八達的“立交橋”,就是對高中教育具有的促進學生分流屬性的描述。
一方麵,我們要明確兩種使命價值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基礎性的普通教育和專門性的職業教育都包含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兩種使命,隻是不同維度的分類。
另一方麵,要區別“養偉器”的使命是以學校為單位承擔,還是以班級為主?從國際經驗看,主要是以學校為基本單位。例如,日本東京人口約2300萬,示範高中的數量控製在20所左右。這些學校實行動態管理,在政府規定的範圍內自主招生,政府對學校提出明確的年度升學指標要求,不達標者黃牌警告或者淘汰出局。政府還承諾,該類學校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教師數量,增加教育經費。同樣,美國的特殊高中招生範圍也不大,而且要通過嚴格科學的篩選和競爭,幾百個學生中挑選一個,一旦學生獲得入學機會,免收學費。總體來看,國際上這類學校的特點是數量少,政策優惠,資源雄厚,考核嚴格,競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