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反映當前的時代特征。
(一)發展定位從“適應服務”向“支撐引領”轉變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想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可持續發展,最大的紅利、最重要的牽引力就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定位從之前的“適應服務”轉到“基礎支撐”,進而發展到如今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並重”,而且引領的分量正在持續加大。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優先發展教育,才能麵向新時代、贏得新時代、領跑新時代。因此,高等教育強國要在教育強國建設中先行實現,高等教育要有領跑新時代的能力。
(二)發展階段從“規模擴張”向“結構調整”轉變
麵對人口結構、城市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挑戰與變化,21世紀的中國教育結構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化。毛入學率50%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進程的一個新階段——普及化階段,而2016年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42.7%,中國高等教育即將從大眾化階段向普及化階段迅速邁進。新一輪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源於高等教育普及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城市群建設。麵對203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力需求,新一輪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目標是:將教育結構調整與教育製度建設緊密結合,形成體係結構基本穩定、教育製度體係成熟定型,與中國教育強國地位相適應的完善的現代化教育結構體係,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三)發展方式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
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主要采取外延式發展,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從精英化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高等教育的跨越。“人口紅利”的消退,宣告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張期即將終結,而高等教育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戰略轉型,是新常態下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關鍵點,也是應對新常態的根本辦法之一。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的轉變,堅持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這一戰略的提出對於全麵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是實現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