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教育改革開放40年:高等教育卷

第十章 高等教育未來展望

字體:16+-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曆了由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轉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由1978年的381.2元增加到2017年的579863.4元,人均GDP世界排名從1987年的130名升至2017年的70名。適應這種變化,高等教育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7年,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總人口已達1.7億,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規模達842萬人,在學人數達3699萬,我國正在快速邁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達到世界中上水平。[1]2016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699萬人,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2.7%,而1990年開始統計該指標時僅為3.4%;民辦高等教育從無到有,2017年國家承認學曆的民辦高校共735所;高等教育的多種辦學形式日趨豐富,國際合作與交流範圍明顯擴大,高水平大學及其他各個重點建設項目成效顯著,法治體係基本形成,宏觀體製和內部製度不斷完善。

進入21世紀,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了2020年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提出了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體係日趨完備,教育公平邁出了重要步伐,綜合改革縱深推進,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穩步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高等教育進入“以提高質量為中心”的新的發展時期,要實現以人為本、努力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但是,麵對自身發展和外部環境的巨大變化,高等教育還有其不適應的一麵。如何適應高等教育曆史性突破後的調整,夯實進一步健康發展的基礎,我們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政策議題:第一,促進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提高質量與辦出特色,這是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第二,加強現代大學製度建設,建設好自主辦學和自我約束相統一的機製,這是高等學校健康發展的內在需求。第三,促進公平與效率,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以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具體體現。第四,進一步開放辦學,這符合大學發展的規律,是大學提高辦學水平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