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河南《教育時報》寄來的報紙,看到一則消息,一名三年級小學生憑借一篇107字的短文獲首屆“冰心作文獎”一等獎。我隨即把這篇文章念給研究生聽,和他們一起討論。全文如下:
媽媽回來了
前段時間,媽媽去杭州學習,去了好長時間,可能有一個月吧。今天,媽媽終於從杭州回來了,我非常高興!因為媽媽的懷抱很暖和,因為媽媽回來了,爸爸的生日就能過得更好,因為媽媽在家裏會給我讀書……
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很想她,想媽媽的感覺,是一種想哭的感覺。
實事求是地說,這篇作文就文章本身而言,並不見得怎麽高明,寫的每一句話似乎都應該是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孩子可以隨意道來的。之所以能獲得美譽,除了文章本身的因素外,恰恰是這種小孩子們本應隨意道來的話漸漸遠去。
評價事物的好總是有一個視界、地平線,一件事物,一篇作品的好是在我們視野中呈現出來的好,這篇小小的作文何以呈現出好呢?它的基本背景有兩個。
一是大的社會背景。在這個現代性的社會中,在打開物欲門檻的現代性社會中,人的心就像被放逐了韁繩的馬一樣,人容易迷失在物欲和時尚之中。這篇短小的文章,正是給在物欲和潮流之中沉淪的我們找到一種生命的單純與溫暖,這篇文章直接以童心的方式自然地展現出來,一下就可以讓我們穿越了這種成人世界的重負,而重新回到母親的懷抱,回歸到赤子之心。
二是當代教育的技術化,以及被教育技術化的兒童和他們的語言表達。作文實際是一個人的存在方式的表達,言為心聲,技術化的教育、技術化的作文、技術化的作文訓練方式正在逐步使學生的作文變成一種文字的遊戲,失去了活生生的生命情懷,失去了真實。這篇文章正好是以自然、率真、童趣、溫馨的方式表達出來,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一種對技術樊籬的超越與遠離。素麵朝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讓我們在教育中找到教育的目標,要讓我們的孩子們學會自然率真地生活,這其中所孕育的乃是一種對自然善好的追求,是一種教育之本真目的的守護。我們最終還是要回到教育的地平線上來思考,不管是評價學生的作文,還是學生自身的發展,都需要我們思考究竟什麽是教育,什麽是我們今天值得追求的教育。